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
|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下列情景最可能出现的是
| A.汉代边远的农村,严冬农民普遍穿着厚厚的棉袄御寒 |
| B.唐朝都城长安繁花似锦,勾栏瓦舍中日夜欢歌 |
| C.宋代景德镇的青花瓷运到海外,受到普遍欢迎 |
| D.康熙微服私访在江南的集市上买烤红薯充饥 |
中国古代有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这一说法形成于
| A.夏商 | B.东周 | C.秦汉 | D.隋唐 |
黄世仁之所以可以强迫杨白劳交出喜儿,最主要的制度上的原因是
| A.封建土地私有制 | B.封建等级制 | C.封建剥削制 | D.封建君主制 |
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农业技术的革新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较早的出现在
| A.珠江流域 | B.黄河流域 | C.黑龙江流域 | D.长江下游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