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图6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某校开设了书法课,小明去书店购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最为摹本,你认为小明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四位同学分别用下面的说法来简单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状况,正确的是
①最早的发明始于唐朝
②孟子在享受到造纸术带来的方便后加入到推广的队伍中
③受到西欧国家资产阶级的百般推崇
④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下列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B.实行这一政策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D.这一政策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小农经济开始成长
③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