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瓦萨”——瓦萨国际滑雪节的缩写,源于瑞典,是为纪念瑞典的瓦萨等民族英雄,根据他们奔波于莫拉与萨伦两地的路线而设立的越野滑雪赛事,现代瓦萨节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滑雪赛。
材料一 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瓦萨”筹备过程中,长春市政府全力支持、精心营造“净月潭瓦萨”的良好发展环境。多年赛事的举办,使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在越野滑雪赛道建设、环境美化、赛事组织、活动策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净月潭瓦萨”发展到今天,如何提升层次、壮大规模、扩大影响,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对长春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有关人士介绍说,“瑞典瓦萨节的纪念品非常丰富,徽章、领带、丝巾、饮水杯、烛台、明信片、画册、帽子、手套甚至服装。瑞典瓦萨期间,赛道终点两侧临时商铺林立,还搭建了雪具雪服展示帐篷、旅游用品商店。穆拉全年旅游收入10.9亿美元,其中有30%是瓦萨期间的收入。与瑞典瓦萨相比,长春净月的瓦萨节还停留在单纯的体育赛事上,综合效益还很低。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使“净月潭瓦萨”冰雪节为长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净月潭瓦萨”冰雪节由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四大板块”构成。“净月潭瓦萨”巧妙地将体育运动与娱乐结合为一起,在宣传体育活动的同时推销了时尚、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打造长春冰雪产业链创造了条件,冰雪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旅游大省。“净月潭瓦萨”提升长春冰雪文化品位的另一个标志就是开展了评选瓦萨“冰雪天使”活动。“冰雪天使”评出后,去瑞典参加瓦萨冰雪节。长春“冰雪天使”携手瑞典“瓦萨天使”共建友谊桥梁。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知识谈举办“净月潭瓦萨”冰雪节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一 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注: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美国此项数据2010年为21%。为此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某企业决定投资文化产业。结合材料显示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企业投资选择的正确性。
材料二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其经验值得借鉴。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上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3)结合材料,谈谈《舌尖上的中国》创意制作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
(2)从价值观角度谈谈对提倡孝道伦理的认识并提出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三条哲学方法论建议。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11月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摘要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这三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和增收;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种粮等补贴力度的加大;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高,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广泛从事建筑、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获得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材料二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材料三某地政府针对种植面积大的卷心菜、土豆、芹菜之类的大路菜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从最大程度维护和增加农民收益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客商,为菜农提供“市场导航”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安排和生产。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该地政府积极为菜农服务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材料二近10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10年累计达到2 043.8亿元。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2010年6月,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结对关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中,山东省帮扶重庆市、福建省厦门市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东省珠海市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扶贫开发。
(2)结合材料二,依据财政的作用,阐明扶贫开发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的道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重视扶贫开发、不断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表: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产业
产值增速
利润增速
能耗增速
传统产业(部分)
金属加工
30.2%
l9.2%
18.0%
钢铁
29.2%
13.7%
27.5%
机械
39.9%
11.5%
17.5%
文化产业(如出版、电影、动漫)
79.5%
49.0%
1.1%

注: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低于国际标准。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根据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