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表: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产   业
产值增速
利润增速
能耗增速
传统产业(部分)
金属加工
30.2%
l9.2%
18.0%
钢铁
29.2%
13.7%
27.5%
机械
39.9%
11.5%
17.5%
文化产业(如出版、电影、动漫)
79.5%
49.0%
1.1%

   注: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低于国际标准。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根据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表一: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趋势

注: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据工信部测算,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86%,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会超过4.5%,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材料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这对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促进信息消费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环节。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本质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就是不断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地位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市场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简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并说明我国科学宏观调控采用的手段。

某中学高三同学围绕我国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主线,查阅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2008~2012年M市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发展比较示意图

材料二: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过程中,M市十分重视引领电子信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建设,要求电子信息企业不仅要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还要做承担社会责任的先锋,要在电子垃圾处理、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简述加快信息消费的重大意义。
(2)假如你是一位M市电子信息企业的代表,你认为企业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
(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近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注:中国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当年进口同比增长7.3%,出口同比增长7.9%。
改革开放以来,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是中国经济竞争制胜的比较优势。由此,我们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但这一格局不可能恒久不变,根据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低成本导向的加工贸易在一个地区的黄金发展周期,一般只有20年。如今,跨国公司的低端环节产能开始迁移转向更低成本的地区,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再造优势迫在眉睫。
材料二:记者从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预计出口量为1760万千瓦,出口总量渐趋平稳,但贸易保护主义仍虎视眈眈,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难题。根据这则新闻,高一学生小李认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很多困难,中国应退出经济全球化。
(1)表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小李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