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企业()

A.经营效益的变化 B.分配制度的变化
C.生产方式的变化 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

著名学者费正清曾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呢?”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你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日本输入中国商品总值表。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美国日本乘机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兴起
D.西方列强在华侵略格局发生变化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