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实际上,“调整收入分配”已是20l0年官方语境中的共识性语汇。围绕“收入分配与社会发展”,某校高三(1)班同学积极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
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比如,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被挤进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等。
信息二 收入分配与政府责任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映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信息三 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历程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在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参与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信息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信息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3)信息三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微博传播的便捷与高效,也让一些人用来散播谣言、流言,危害网络环境。对此认识正确的观点是
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分辨事物的性质要看主要矛盾
③要抓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苟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物质世界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在南海设立三沙市,内地其他地级市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它都会具有。但是,三沙市由于位置特殊,地处我国边洲地区,将来在国防任务、外事任务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任务。材料蕴含了

A.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原理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江南style、中国好声音、正能量、中国梦……每一个流行话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