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实际上,“调整收入分配”已是20l0年官方语境中的共识性语汇。围绕“收入分配与社会发展”,某校高三(1)班同学积极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
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比如,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被挤进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等。
信息二 收入分配与政府责任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映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信息三 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历程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在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参与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信息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信息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3)信息三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 “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央视节目《身边的感动》,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感人故事,体现当今社会广大群众在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崇尚与追求,众多媒体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示意图反映的是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其中①②④分别反映的是价格随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曲线,③反映的是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曲线。这些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价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是 ()
|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0年8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续上涨。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趋势()
| A.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的 |
| B.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带来的 |
| C.使我国防止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增大 |
| D.促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