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 | 宣政院 | B. | 中书省 | C. | 理藩院 | D. | 行中书省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 |
|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 |
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
|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
“从1500至l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
| A.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加强 | B.代议制度普遍建立 |
| C.马克思主义产生 | 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 |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
|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
|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