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回答1-2题。
1.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①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2010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从2009年lO月1日起,我国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丁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

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

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

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

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以上论断共同说明()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这说明()

A.科技已经超越政治、经济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C.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由政治、经济决定,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2007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这说明()

A.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志
B.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C.文化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年规划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以和谐文化促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