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痉药物C、化合物N以及高分子树脂的合成路线如下:
(代表烃基)
(1)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 反映生成。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3)酯类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4)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扁桃酸由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与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
(7)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了 |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实验目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电极:镁条、铜片、铁片等。
【电解质】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
【其他】导线、金属夹、发光二极管、500 mL烧杯。
【实验方案】①Cu—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橙汁;
②Cu—Fe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苹果汁;
③Fe—M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柠檬汁。
【实验操作】用导线分别将三种方案中的金属片连接到金属夹上,分别将金属片两两插入到盛有果汁的三个500 mL的烧杯中,用发光二极管两端分别接触三种方案中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夹。观察现象,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三种方案中发光二极管均发光。
【实验结论】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回答问题:
(1)连接装置时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较不活泼金属接二极管的________极上。
(2)在方案①②中铜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①③中镁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方案②③中铁作电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方案③中负极反应为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__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原电池,负极为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500mL 2 mol·L-1的稀硫酸,构成铜锌原电池(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 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_______,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
(填序号)。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 g氯化铵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因)。
(4)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说明该反应吸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方案)。
(5)“结冰”现象说明反应是一个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反应,即断开旧化学键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____________(填“>”或“<”)形成新化学键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6)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