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一20℃条件下保存24 。
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人研钵中,各加入l5 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人滤液,再加人20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
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②针对结论I.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均不相溶,且对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析出。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某兴趣小组对此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究:取未成熟香蕉果实若干放在适宜条件下让其自然成熟,每天定时取10g果肉研磨配制成100ml待测样液平分为A、B两份,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检测,记录颜色深浅的变化。
(1)样液A用斐林试剂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_;样液B用碘液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并____________观察到颜色呈_________。
(3)如果探究过程中每天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施加一定浓度的____促进果实成熟;也可适当提高____促进果实成熟,因为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在坐标图中画出两种颜色的变化,并注明颜色。
如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_____ ____。
(2)图中8示意的是_____________ ___。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碱基之间靠________连接形成碱基对,严格遵循 __ __ 原则。
(4)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5)图为结构模式图,实际存在时,DNA分子通常呈现的空间结构是_结构。
(6)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对。
(7)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10分) HGPRT缺陷症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患儿发病时有自残行为。下图是—个该缺陷症的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 此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性基因(显、隐)
(2) 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I世代中的 _________。
(3) 如果Ⅲ3同时患有白化病,在Ⅲ3形成配子时,白化病基因与该缺陷症基因之间遵循规律。
(4) 如果Ⅲ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所生子女中患该缺陷症的几率为。
(5) 如果Ⅲ1与一正常男子(来自世代无此病的家族)婚配,从优生的角度考虑,应选育______后代(男、女)。
右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病由(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
(2) Ⅰ-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 Ⅱ-2基因型是。Ⅲ-1的基因型为。
(4) Ⅲ-2与患该病的女子结婚,生出的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下图表示DNA转录过程的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回答:
(1)在水稻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
(2)转录过程中,DNA首先在[ ]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___________断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过程中。
(3)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甲链为模板,以[ ] __________为原料,由ATP提供能量,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