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③d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________ |
b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 不移动 |
d____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e________ |
f____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3)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_ 。
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
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
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片细胞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植物的____中的细胞也含有光合作用色素。
(2)植物A夜晚能吸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
(3)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4)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5)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炎热干旱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其原因是。
(1)图中A是,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在研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活的干酵母和葡萄糖,1,3,4号三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2号试管中不加蒸馏水。处理方式和温度条件如下表:
试管号 |
加入物质 |
处理方式 |
温度条件 |
1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密闭 |
30℃ |
2 |
干酵母+葡萄糖 |
密闭 |
30℃ |
3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不密闭、振荡 |
30℃ |
4 |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
不密闭、振荡 |
煮沸后冷却至30℃ |
请据表回答问题:
(1)产生酒精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2)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3)根据酵母菌代谢活动特点, 号试管中酵母菌产生ATP最多。
(4)如果把干酵母改成乳酸菌,则1试管溶液的pH值将(上升、下降、不变),其化学反应式是。3号试管的pH值将(上升、下降、不变)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__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中保温,预测两试管内反应速度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