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用 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
B.点②所示溶液中:![]() |
C.点③所示溶液中:![]() |
|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

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再加稀HNO3溶液立即变红;另取该晶体,加入NaOH溶液共热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这种晶体是()
| A.KSCN | B.NH4SCN | C.NH4Cl | D.FeCl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
|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
| C.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
| D.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
| B.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
| 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
| D.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 “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暖冰”也是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固体 |
|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 C.形成20℃时的“暖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
|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 | 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 |
| 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 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