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一观点( )
A.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B.认为道德要远远比智慧更重要 |
C.认为智慧比道德更重要 | D.认为道德和智慧是完全对立的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子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A.道法自然 | 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
C.天行有常 |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D.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
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
面对迅速扩散的甲型H1N1流感,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说明()
A.规律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
B.规律是客观的 |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在人的掌控之中 |
D.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的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D.事物的状态不过是我们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