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9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最佳实践者"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2)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
(3)"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发展方向与实践道路。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融入、发扬与创新,紧紧抓住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历史艺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时尚科技文化等基因。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力和效力,可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旅游新城、旅游小镇、特色农村,推进有文化个性特色的城镇化。
结合材料,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众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结束中亚行程后,习近平“转场”南亚,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国。分析称,习近平此次“两亚行”助推中国“向西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此同时,更会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倡议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新概念。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14)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高考改革关系到每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网站上发布公告,针对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下是公告全文及附件(略)的内容。
近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拟定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2013年10月22日至2013年10月28日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件:ksgg@bjedu.gov.cn
自动传真:010-66074758 010-66074716
来函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奥运大厦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
邮编:100083
特此公告。
附件:1.《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2.《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李某是北京某中学高中学生,对未来高考改革非常关心,看到公告后,阅读相关附件,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李某是通过哪种途径与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
(2)李某的这一政治参与活动有什么意义?
(3)根据公告内容,李某可以选择的具体参与方式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