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据统计,占人口10%的最高收入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占全国职工人数8%的企业高管和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占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占全部职工人数92%的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只占全部工资总额的45%。
材料三: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上述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则指出,在2010年的工作中,政协要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将就调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阅读分析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3)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哲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之中。(5分)
图“孔子老子穿西装”是某服装公司发布的促销广告。商家准备用孔子和老子形象来诠释中国文化,打造出男装西服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社会学者认为此举是自掘文化之坟墓。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
| B.文化资源也可成为经济资源 |
| C.传统文化只有依附于商业活动才能焕发活力 |
| D.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取之不尽的文化创意资源 |
最近几十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从深圳到哈尔滨,从上海到西安,常常按照同一张当代图纸来建造楼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看不到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 B.认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升城市品位 |
|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现代化发展 | D.传统建筑不能展现中国现代文化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 ()
| 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C.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D.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 。这一走就走了 300 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 A.商贸活动 | B.人口迁徙 | C.旅游活动 | D.口语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