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1月8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
学习时指出:经历去年经济触底回升的V型反转,中国将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从“保增长”
转为“调结构”。在经济转型方面,我们要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
调整”,尤其是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方面,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
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要扩大内需的经济学依据?
|
|
2008年是我国的多灾之年:年初的南方冰冻雪灾、5·12四川大地震、 9月14日 在茂名电白登陆的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自然灾害造成我国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
辨题:巨大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必然,与人类无关,人类也无能为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拼能源、拼资源、污染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把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把“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作为中心议题,再次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1)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政府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国家应怎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重要政治制度 |
作 用 |
政治协商制度 |
|
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
|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 |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有人认为,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请用哲学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