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Z省经济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企业为主,很多小企业靠低价竞争、模仿复制生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潮”,Z省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出台并落实了加大财政投入、信贷帮扶企业等一系列保增长政策,到2009年底实现了Z省经济的“V型”大反转(见下图)。




 

 

 
材料二 在“后危机时代”,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
级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函将Z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唯一综合试点省。Z省对此提出“产业和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两个基本要素,而产业的升级转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型经济的社会土壤。”
(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2009年Z省是怎样实现经济呈现“V型”发展的。
(2)有人认为,在实现经济转型中,文化的作用并不重要。请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价上述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Z省是如何实现经济“V型”大反转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材料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单纯以经济数据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并逐渐演化为以GDP论英雄。当地方政府在环境与经济利益相抵触时,往往会让步于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迎合GDP考核体系,不根据实际情况,随意修改、夸大本地的GDP数字,严重忽视本地区的整体规划和长久规划。2015年1月以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多地下调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取消了GDP增长目标。
(1)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材料二中的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政府淡化GDP考核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推动山东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4年山东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面对就业困难群体多、就业形势复杂局面,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考虑山区库区的特点,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田水利建设事关“三农”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材料二:S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山东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高中生小李积极进行政治参与:围绕“建设法治政府”问题在区政府政务微博上留言献策;向村委会建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小李进行政治参与的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电能、太阳能、氢等)作为动力来源,在车辆的能源消耗、动力制动和驾乘感受方面带来深刻技术变革的汽车。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占50%左右,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