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讨论: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国,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图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了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在西方反华势力支持下,煽动、指挥境内制造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迅速平息了这场暴力犯罪事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迅速平息这场暴力犯罪事件的正确性。(5分)
材料二据统计,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增长了30多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389元,增长了19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地区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说明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初步实现了小康。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如同当年的包产到户,土地流转同样是农民田野上的发明创造。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可了现实中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创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的缺乏使许多国家奉行侧重鼓励出口的政策,以积累外汇储备。然而,一旦对外贸易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该国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影响就会较大。
材料二:稳定而不断扩张的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一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可靠力量。
材料三:为应对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增长,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强调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
(3)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4)分析“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治学依据。

中国对美国轮胎的出口从2004年到2007年间大概增长了三倍。同期,美国轮胎制造商的利润增长了两倍,也就是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的增长,对美国轮胎生产商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汽车业的不景气,进而影响到美国轮胎制造商的业绩近乎于零。而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轮胎,我们认为这没有事实基础,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WTO规则,是一种贸易保护行为。这启示我们:
①开展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②观察经济问题时不能浮于表面,要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 ③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正确认识贸易争端 ④不同的人对贸易的磨擦有不同的看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