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④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语办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
赛在京落下帷
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
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 B.文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
|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普遍采用
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漫画《鲜花》的哲学寓意是()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 C.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回答下列各题。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