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 | 中书省、伊犁将军 | B. | 宣政院、中书省 |
| C. |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 D. |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
| B.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
|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
| D.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
|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
|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
|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
六世纪的《法学阶梯》认为,如果路边修剪树枝的人无意将树枝落下砸死了你的过路的奴隶,必须要赔偿;但如果发生在远离道路的地方,或者剪树枝的人事先有高声喊叫,则他没有过失。这说明罗马法()
| A.从属人原则发展为属地原则 |
| B.缺乏对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 |
| C.对侵害行为的归责标准较严 |
| D.维护奴隶主阶级贵族的利益 |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