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A地区地处山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人均土地仅一亩多。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地方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一举摆脱了靠国家救济的贫穷面貌。但是由于土地生产规模太小,近10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当地农民流向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务工,使劳务收入人均增加700多元,有的还在城里安家落户。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现象也很严重,一些乡村干部强迫农民将土地低价转让给客商经营,农民意见很大。
材料二:为解决生产规模小、土地弃耕问题,当地政府通过信访、实地调查研究等途径问计于民。众多的农民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数千条有关土地利用、增收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参考。该地区政府最后作出了“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定。同时,强调“土地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1)对本地政府允许土地流转的决定,个别农民表示不解,认为搞土地流转就是要在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制,没有实际意义。假如你是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解答这些农民的疑问。
(2)该地农民是通过什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的?结合材料二,说明农民的民主参与对政府决策的作用。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200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
年份 项目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
15781 |
17175 |
19109 |
21810 |
24565 |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
8.4 |
9.8 |
7.8 |
8.4 |
9.6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元) |
4761 |
5153 |
5919 |
6977 |
7917 |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
8 |
9.5 |
10.9 |
11.4 |
10.7 |
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 |
19.5 |
11.7 |
21.3 |
25.0 |
12.8 |
(1)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简要回答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运用消费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材料一:我国国有经济在各领域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截至2011年7月)
石化 |
石油 |
电力 |
汽车 |
冶金 |
铁路 |
兵器 |
船舶与航天 |
69.3% |
92.1% |
90.6% |
72.5% |
64.4% |
83.1% |
99.5% |
84.5% |
材料二:截至2012年上半年,某省私营企业达到19.83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9.36万户。“十一五”期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15.2%,占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10年的49.5%,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生力军。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经济制度?
下图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作用方式,读图,完成下题。
上图是什么规律?简述该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