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注民生,了解国情】
材料一  2008—2010年,国家公布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部分)

时间
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2008年10月
国家上调扶贫标准,对人均年收入1067元以下农村人口实施帮扶政策;财政部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范围。
2008提11月
国务院提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
2009年4月
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方面实行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增至平均工资的6倍。
2009年9月
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农民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全国农村居民都有社会养老保障,“养老不犯愁”。
2010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材料二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大,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敛入增加,政府能敛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馅饼。
材料三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引自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1)指出材料一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分析说明材料二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包含哪些道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应该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79年3月26日,美国国会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申明和强烈反对,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于4月10日由美国前总统卡特签署生效,该法律至今仍未废除。法律中明确指出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未来的作为,均会威胁太平洋和平与安全,美国将严重关切;美国将继续提供防卫性武器给台湾;美国也将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他高压手段,危及台湾人民安全与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
自1991年以来,美国历任总统曾多次会见达赖。2010年美国众议院不顾中方反对,3月11日通过一项涉藏问题决议,无视西藏5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对中国政府的涉藏政策说三道四,为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行径撑腰打气。
(1)请指出我国与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什么?
(2)运用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坚决反对美国上述行为的理由以及相应的措施。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f问,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2分)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了新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中国和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都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使得中非之间在很多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能够达成一致的立场。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中非合作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北京峰会丰富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和实践,从而必然地载入了中非关系乃至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史册。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哲学道理。

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环境,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
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