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预计贸易顺差可达1700亿美元。但过大的顺差既不利于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也加深了我国经济的不平衡。这告诉我们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
B.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开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
C.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
D.经济全球化其实就是风险全球化 |
下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B两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P为商品价格,Q为需求量。据此可以判断出()
A.A商品供过于求,B商品供不应求
B.A为生活必需品,B为高档耐用品
C.A为高档耐用品,B为生活必需品
D.A、B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某一种需要
为应对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的大小
②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④企业的技术改进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表示我国生产的某商品M需求曲线的变动情况(横轴为M商品需求量Q,纵轴为M商品价格P)。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人民币升值,引起国外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2的变动方向 |
B.增加M购置补贴,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1的变动方向 |
C.收入预期增加,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2的变动方向 |
D.M的互补品降价,引起国内对M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0到D1的变动方向 |
2015年春节期间,刚领到4000元工资的小王在商场看中一件标价800元的服装,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支付了500元。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12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1411元,而2014年11月25日1美元兑人民币则为6.1390元。这表明()
A.外汇汇率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
B.外汇汇率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
C.外汇汇率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
D.外汇汇率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