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此法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②此法是针对极少数搞“台独”、企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分裂势力的; ③是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决策; ④为遏制“台独”,提供了法理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武汉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1985年8月,方俊明和同伴回家路过尔湖时,突然听见湖中传来“救命”声,方俊明想都没想,一头扎下水。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孩子只是在浅水区假装落水逗岸上的妹妹玩;方俊明则头部撞到水泥台,从此高位截瘫,他的人生因这一跳而彻底改变。28年后,头发花白的方俊明,终于获得见义勇为证书。荣誉迟到28年,但方俊明一生无悔,其原因是()
①衡量人的价值不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主要价值在于精神贡献
③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④努力为社会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这对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回顾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他创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理论上的创新为前提的。这说明()
A.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
B.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
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D.只要有理论上的创新,就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