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探月工程以来,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2006年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八届国际月球大会。嫦娥一号的发射,我国也邀请了多个国家的代表到现场去参观发射。我国愿意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与所有国家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这体现了
| A.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 B.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
| C.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
| A.电视的普及 |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
| C.广播的出现 | D.网络技术的推广 |
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 A.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 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 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
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这表明( )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 B.不同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
|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
| D.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相互激荡 |
“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 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有竞争 |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
| 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
| A.潜移默化的 | B.深远持久的 |
| C.积极向上的 | D.只存在于精神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