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农村书屋”等新项目。这些举措
| A.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 | B.是为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 C.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 | D.是为了繁荣文化市场 |
2005年11月8日 ,中美双方代表终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两国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
| B.两国贸易是基于各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 C.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削弱 |
| D.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体现了“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论坛宗旨,使中非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我国
| A.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下 |
| B.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
| C.主张南北对话,建立国际新秩序 |
|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将有进一步发展。
| |
2000年 |
2005年 |
| 机电类产品占外贸出口比重 |
20% |
50% |
| 高新技术产品占外贸出口比重 |
13% |
20% |
上述表格的内容反映出我国在“十五”
| A.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
| B.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
| C.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 D.在对外开放中实施走出去战略 |
浙江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生产的产品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为通用、福特等汽车公司配套,进入了国际主机配套市场。这反映了
| A.生产的国际化 | B.市场的国际化 |
| C.资金的国际 | D.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 |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是
| A.推动经济全球化 | B.促进全球政治一体化 |
| C.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 D.明显缩小了世界南北贫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