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此,有人说这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 (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5日电,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要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胡锦涛强调,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
(1)结合材料,从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3)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2007年9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和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会谈时指出,今明两年是台湾局势高危期,台湾当局无视各方警告,肆无忌惮地推动“入联公投”、“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搞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都是绝对不能得逞的。布什强调,美国坚定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欧盟、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表明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
材料二 坚决遏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做迫切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指出,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加紧进行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1)我们为什么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说明了什么?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回答,为什么坚决遏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做迫切的任务?
(3)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为什么能实现和平统一?

材料一目前,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车送官员上下班  
——巴黎:“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探究:  
(1)汽车消费热形成的原因。  
(2)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3)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根据材料,阐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到20lO年左右,江苏全省要基本达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
(1)请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的世界观依据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