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材料二 2010年1月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就美国政府批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等武器装备一事表示: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台湾和平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如何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隧,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的方式在捍卫自己的文化,如法国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国内立刻掀起了“莫言热”,大家涌向书店抢书或者网络下单,多地出现一书难求的局面。业内认为,莫言获奖带动大家重拾文学热,提高阅读兴趣,是令人欣喜的事。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从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角度,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财政部公布2013年9中央财政支出情况。中央重点强化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行业,加大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努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1-9月累计,教育支出13422亿元,同比增长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04亿元,同比增长9%;医疗卫生支出5657亿元,同比增长1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74亿元,同比增长12.1%。
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