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
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贿选的查出和制裁力度。
(1)在我国,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2)我国是怎样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
2008年10月14日,《土地承包制课题组》专家做客搜狐解读土改新政时指出,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的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形势下为我们农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给中国农业问题定了一个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
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
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
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1)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5分)
材料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
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