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 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 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 终不复言       复:回答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 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 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醉弥日不醒辄: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怀疑
C.乞于此之货: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晏诣: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
【注】①宣敕:诏书。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好文士礼:以礼对待
B.吾未得死所尔恨:怨恨
C.每倾以交之赀:财物
D.高祖将邺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的词的解释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尔谨事之吾还也
B.高祖数召之,问时事臣险衅,夙遭闵凶
C.不意晋兵速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D.当时以为荣。永之人争奔走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
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将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
(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
(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母小传
钟惺(明)
张母某孺人者,海虞张太学商甫祖母也,为少参某公女,生而温惠,自其在室时,已具丈夫之识。少参宦游四方,于吏事物情。有所内不得于心,而外不能决之友者,偶以试孺人。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无何,少参与其配相继没。故事,卒官者,其家人憧憧一室中,往来惟箧笥、管籥是问。孺人以一女儿,擗踊之余,视其周身周衣事,诚信无悔。自此至于归,皆寄兄息嫂中矣。
既适淳斋公,值簪绂累叶。后子姓家众稍习于奓。孺人入门,思有以易之。谓“古仕宦家,工于善后者,使其家意愿、耆欲与凡人齐,乃为可久。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争也。请以身先之!”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家人见新妇贵家女简易如是,奓者惭服,改心从焉。事翁妪,备思媚之谊。处先后宛若间,任必取重,受必取轻。门内门外,鱼菽祭养。淳斋公不知,以此得一意于学。既析箸,得专家政,勤约如故。操一切会计出入,目之所过,捷于楮籍;心之所识,精干握算。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曰:“用其力,不尽其情。”
教其子,即商甫之父也,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盖其喜为焚修,好施予。自其天性,至此弥笃。然骤失壮子,以孙为命,外讧内怵,终亦不能愿息,暇则灯钵归依而巳。性沉静,然一启口,足为家诫。尝语诸孙妇:“吾处先后宛若间,三十年如一日者,无他,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处世之道不出此。”其语不烦而确,率此类。
今年七十,神明不衰。它无所须,惟不能忘情于立言者。曰:“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聿修克念,以保世而巳。”斯其意可念也,传而畀藏其家。
钟子曰:予读李令伯事悲之,为其为祖母也。令伯乞身于君,而张子乞言于友。志略同耳。然令伯祖母九十矣。更二十年,张子濯鳞奋翼,于以代其父为尊养者,岂有既乎?张子者,商甫也,名国彝,今为吴中佳士云。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释:聿修克念,聿读yu,助词,无意义。
臧获受成事而巳,臧获,奴婢之意。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其不男子也。恨:遗憾
B.自此至于归,皆寄兄嫂中矣。息 :暂住
C.今其志巳汰,习而成性,不可也。争:争辩
D.斯其意可念也,而畀藏其家。传:写传记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张母富于识见的一组是(3分)
①少参为之心开,胸中无留物,恨其不男子也。
②乃去故饰,椎布而前,数见不鲜。
③事翁妪,备思媚之谊。
④惟是交见其常情,而不入溢言。
⑤匪以为名,庶几言之有文,使后世子孙识其大者。
⑥孺人见晚暮哀乐情事,卒卒不免忧生之感,从事净业。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国彝的祖母生来就温柔贤惠,在她订婚未嫁在家时就已经懂得了侍奉丈夫之道理。
B.嫁到张家以后,正值张家经历了好几代的显贵。张家的子孙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祖母到他家后,思考来改变眼前的这种状况。
C.祖母在处理同妯娌之间的关系时,承担家务劳动一定选重的,享受时一定选轻的。
D.二十年后,张商甫奋起大有作为,对于以己代父奉养长辈的人来说,他的前程哪里会有止境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人臆对,口画其初终当否,辄不爽。
(2)臧获受成事而巳,无能有所上下为奸利,然亦不纯用擿发。
(3)教其子,威慈相御,而行学有声实,凡七试不第,以毁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一日之变也。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共2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管弦呕哑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秦人不暇自哀⑤族秦者秦也 ⑥使六国各爱其人
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
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