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 |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 |
2. |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雁群渐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藐视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①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②。
注:①云和:即瑟,一种弦乐器。②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各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紧紧扣住“深”字和“隐”字,理清“深”与句中相关的“斜抱云和”和“见月”两者的关系,联系人事,提升认识。接着联系妃子失宠的遭遇进行理性思考,体会主人公心情,把有关的文字整合在一起,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深”字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隐”字描写了主人公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解析:事例: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他(或她)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句式: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顺序填写应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在下面一段话里删去六个多余的字,使语言简明通畅。
市场管理员说:“目前,个体户收入悬殊很大。他们当中的多数守法;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顾客的思想任其泛滥。”
应删去: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