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I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l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关系如图II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g )+3B(g)2C(g) ;△H>0
B.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
有机物W()常用于合成维生素类药物。下列与W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6H9O3 |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
C.分子中含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
D.水溶液中lmolW可与3molNaOH完全反应 |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弱于W |
B.四种元素中Z的原子半径和形成的离子半径均最大 |
C.X、Z、W中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Z |
D.X、Y、Z的原子均能与氢原子形成四原子分子 |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或酒精中,防止在空气中变质 |
B.石油的裂化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
C.等质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相等 |
D.聚氯乙烯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
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
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CO2)/mol |
H2/ mol |
0 |
1.50 |
1.00 |
t1 |
0.40 |
|
t2 |
0.9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0.60 /t1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0 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时CO2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50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90 mol/L
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弱酸的化学式 |
CH3COOH |
HCN |
H2S |
电离常数(25℃) |
1.8×10-5 |
4.9×10-10 |
K1=1.3×10-7 K2=7.1×10-15 |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CH3COONa)> pH(Na2S) > pH(NaCN)
B.a mol/LHCN溶液与b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
则a一定小于或等于b
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
D.某浓度的NaCN溶液的pH=d,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d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