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简化了的光反应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右图中A~D物质的名称:
A.H2O | B.PSⅡ(P680) |
C.PSⅠ(P700) | D.NADP+(氧化型辅酶Ⅱ) |
(2)电子的最终供体是 ,电子最终受体
是 。
(3)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场所是图中的 和 。
(4)E过程称为 光合磷酸化 。
(5)D物质的重要特点是 。
(6)从能量角度看光反应的实质是 。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1. |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
2. |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
3. |
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后的概率是。 |
4. |
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 卵与 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若 卵与 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
5. |
采取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如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
、种群
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
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3.建矿之后,种群
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
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
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下表是种群
的规模、等位基因1(
)和2(
)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
种群A |
种群C |
||||
规模 |
t(%) |
w(%) |
规模 |
t(%) |
w(%) |
|
1900 |
46000 |
5 |
1 |
1000 |
5 |
1 |
1920 |
45000 |
5.5 |
1 |
850 |
7 |
1 |
1940 |
48000 |
7 |
1 |
850 |
9 |
0.8 |
1960 |
44000 |
8 |
1 |
800 |
12 |
0.6 |
1980 |
42000 |
6 |
1 |
600 |
10 |
0.8 |
2000 |
400![]() |
5 |
1 |
550 |
1![]() |
1 |
4.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
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5.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种群规模与基因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B。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4)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是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
(1)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
(2)图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
A.1与6 B.2与5
C.2与3 D.4与5
(3)判断图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
(4)现欲研究基因1和基因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
(5)上图是表达新基因用的质粒的示意图,若要将新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的
处,则切割基因时可用的限制酶是。
A.
B.
C.
D.
(6)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7)在已确定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将这样的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该细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抗青霉素基因不能转录 B.基因1和7没有表达
C.基因1和7不能连接 D.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发生改变
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
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
植物和
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
|
A植物 |
1 |
3 |
11 |
5.5 |
B植物 |
3 |
9 |
30 |
15 与B植物相比, 植物是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
植物光合速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跟不上反应。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
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2/100
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
植物与
植物固定的
2量的差值为(
2/100
2叶·小时)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