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原理和经济利益角度分析,下列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海水![]() ![]() ![]() ![]() |
B.海水![]() ![]() ![]() ![]() |
C.海水![]() ![]() ![]() ![]() |
D.海水![]() ![]() ![]() ![]() ![]() ![]() |
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AlO2— |
B.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NO3—、Cl-、NH4+、CO32— |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的溶液中:Na+、Cl-、S2-、SO32— |
D.中性透明溶液:K+、HCO![]()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0g D2O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 |
B.常温常压下,32g O2—离子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7NA |
C.含0.01mol H2O2的水溶液跟MnO2充分作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0.02NA |
D.53g Na2CO3固体含有的离子数为1.5NA |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
B.熔化状态时不导电 |
C.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 |
D.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
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
B.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
C.2 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
D.2 s 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
D.图Ⅲ表示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