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是 ,在进行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 处理。
如果在体内受精,其受精场所是在 内。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 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
(3)②指的是 。
(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共有的根本特点是 。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 。
(6)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以及磷酸盐、镁盐、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⑴.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
⑵.“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⑶.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连续培养,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⑷.在转为固体培养基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以培养获得。
⑸. 实验过程中,培养基的灭菌要求是。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是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是直接将控制合成保护性抗原的基因,通过体外与质粒重组,再直接注射进入人体而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一种疫苗。
图是某病毒DNA疫苗获取及预防传染病的机制示意图。(A、B、C表示物质。甲、乙、丙表示细胞。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⑴.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过程②的名称是,A物质通过细胞核穿过层膜。
⑵图中所示免疫过程称为。如注射过DNA疫苗的人体,当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被图中的(填编号)细胞特异性识别,而发生免疫反应。
⑶.DNA疫苗是图13中的
A.重组质粒 B.物质A C.物质B D.物质C
⑷.病毒抗原是图13中的
A.重组质粒 B.物质A C.物质B D.物质C
⑸.如需体外获得大量图13中的物质C,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来获得,请简述主要过程:
材料1《自然》杂志报道了治疗癌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依据的原理是:癌细胞会吸收正常细胞无法吸收的某些有毒物质,因此可用有毒分子杀死癌细胞。研究者发现,控制合成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基因是将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的必要充足条件,即MCT1是3-BrPA的一个生物标记物,由此借助3-BrPA来杀死某些癌细胞,因此细胞MCT1的表达水平与3-BrPA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关联性,没 有MCT1的癌细胞将不会对3-BrPA治疗产生反应。
说明:图示 3-BrPA作用癌细胞机理(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表格中数据是研究者用3-BrPA对正常细胞和4种癌细胞进行死亡率实验得到的数据 。
⑴.从图12中可以推断MCT1可能是
A.受体 B.载体 C.抗原 D.抗体
⑵.从图中可以推断3-BrPA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呼吸的阶段(填具体名称),从而使癌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而死亡。
⑶.表中各细胞死亡率不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⑷.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可以推断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其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强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其具有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基因
C.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基因表达的场所是细胞的核糖体
D.细胞MCT1表达水平越高,其对于3-BrPA的敏感性越强
材料2研究者测定癌细胞3的细胞周期。方法: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癌细胞3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得相应变化,如下表
取样时间(小时) |
对应变化 |
0 |
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
3 |
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
5 |
细胞X着丝粒开始分裂 |
6 |
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
15 |
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
78 |
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
⑸.癌细胞3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 h。实验开始时细胞核中被标记的高分子物质是。
⑹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减少的原因。
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如右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研究。
(1)材料用具:培养皿,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其他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省略)。
(2)假设:
(3)主要方法步骤:
①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
.②
③ 一段时间后,取出已生根的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定时间 ,
(写出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和所有试剂)。
④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
(4)请制作微核数据记录表。
(5)最可能的结果是:。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