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28~29题。
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
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 B.略有提高 | C.没有变化 | D.略有下降 |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题。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
| A.城市占地规模 | B.城市人口规模 | C.城市化水平高低 | D.城区建筑规模 |
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2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题。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②到北京上中学③到上海上大学④去西北考察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
|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
读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回答题。
上图中,死亡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上海 | B.北京 | C.西藏 | D.宁夏 |
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 B.人口老龄化严重 |
| C.文化水平高 | D.自然条件优越 |
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 B.环境人口容量大 | C.资源分布不均 | D.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题。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
| C.科技发展水平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