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湘的爸爸在北京工作,妈妈是合肥市某中学老师。小学时每年暑假,萧湘都随妈妈去北京度假;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妈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任教,萧湘随妈妈去北京上中学,2012年萧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萧湘是环保志愿者,寒假准备随学校环保组织去西北考察。据此回答题。萧湘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小学时夏天去北京度假 ②到北京上中学 ③到上海上大学 ④去西北考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萧湘的爸爸去北京工作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北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B.北京的城市问题少 |
C.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 | D.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
分析江南某省某乡农村面貌的变化表,完成:
1990年概况 |
2000年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脊 |
修建水库,引水入乡,营造湖岛风光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 |
砍伐林子,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茵 |
文化生活单调 |
“渔村一日游”的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众多 |
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
根据1990年至2000年该乡的发展状况,判断2009年该地区最可能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工业化阶段 |
C.后工业化阶段 |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 B.产业结构的变化 | C.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 D.旅游业的发展 |
该乡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 B.劳动力丰富 | C.旅游业的发展 | D.周边山区森林广布 |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A.单一指标 | B.自然指标 | C.综合指标 | D.人文指标 |
这四类区域
A.区位特征相同 | B.优势特色相同 | C.开发措施相同 | D.各有相似的内部特征 |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下面试题。
22.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A.23°26’N B.66°34’N C.22°N D.90°N
23.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22° B.44° C.11° D.68°
24.该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B.尼罗河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D.北极考察的好时机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n/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热带雨林带 | B.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⑤为温带草原带 | D.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读“三个不同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22~23题。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高度(m) |
① |
24°N,117°E |
1500—2000 |
② |
42°N,118°E |
600—1000 |
③ |
41°N,90°E |
2000—2600 |
22.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23.②③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