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其中“春天”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 | B.科教兴国 | C.文革结束 | D.包产到户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 B.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 D.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联合国不是二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
①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是在美国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
③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④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这说明他主张()
A.最大限度削弱德国,建立欧洲大陆霸权 |
B.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
C.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
D.保留德国一定的实力,平息德国的不满 |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立誓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国际组织 |
B.它要求会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
C.它有权拟定裁军计划,由各会员国政府实施 |
D.它是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
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钢 煤 |
22 19 394 |
22 21 332 |
16 16 346 |
25 25 355 |
50 58 851 |
15 16 340 |
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
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