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
[1]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共含有13个原子,其原子核外共有40个电子,l mol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需消耗5.5 mol O2。请回答:
(1)试求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2)若该有机物可使溴水褪色,且分子中不含有甲基,也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取0.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能产生1.12 L H2(标准状况),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甲基,则其结构简式是 。
(4)若该有机物的结构呈环状,且既不含甲基又不含羟基,则其键线式是 。
|
[2]2006年5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亮菌甲素”的结构简式为 ,它配以辅料丙二
|
醇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
(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B.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C.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D.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
(2)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__________→用镊子夹取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HCO3)2溶液的水槽中。
(3)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A.用铝箔包住钠 B.用锡箔包住钠 C.直接将钠投入的水中
(4)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 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恰好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制备SO2和Cl2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Na2SO3+H2SO4=Na2SO4+H2O+SO2↑、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则上图A、E装置中用来制Cl2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中盐酸所表现的性质是;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
(3)装置C的作用是;
(4)NaOH(足量)溶液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填选项字母)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2)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表格中记录了实验数据: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 (mL) |
标准KMnO4溶液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
第一次 |
25.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25.00 |
3.00 |
23.00 |
第三次 |
25.00 |
4.00 |
24.10 |
①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滴定现象是
②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3)沉淀滴定――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生成物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的生成物更难溶。
参考下表中的数据,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填选项字母)。
难溶物 |
AgCl |
AgBr |
AgCN |
Ag2CrO4 |
AgSCN |
颜色 |
白 |
浅黄 |
白 |
砖红 |
白 |
Ksp |
1.77×10-10 |
5.35×10-13 |
1.21×10-16 |
1.12×10-12 |
1.0×10-12 |
A.NaCl B.NaBr C.NaCN D.Na2CrO4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1 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银氨溶液 | B.碳酸氢钠溶液 | C.新制Cu(OH)2 | D.氧化铜 |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 ℃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你认为可用_________来估量。
(5)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2Cl2是工业上常用的硫化剂,实验室制备S2Cl2的方法有2种:
① CS2+3Cl2CCl4+S2Cl2;② 2S+Cl2
S2Cl2。
已知S2Cl2中硫元素显+1价,电子式:,它不稳定,在水中易发生岐化反应(一部分硫元素价态升高,一部分降低)。反应涉及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如下:
物质 |
S |
CS2 |
CCl4 |
S2Cl2 |
沸点/℃ |
445 |
47 |
77 |
137 |
熔点/℃ |
113 |
-109 |
-23 |
-77 |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备S2Cl2(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中玻璃容器的名称:;反应原理(填写数字序号):。
(2)实验中盐酸试剂通常采用36.5%的浓溶液,不用稀盐酸的理由是。
(3)D中冷凝管起到导气和冷凝双重作用,其冷却水流动方向与热气流流动方向相同(见图)。这种冷却方式可应用于下列高中化学中实验。
A.石油分馏 B.制取溴苯 C.制取乙酸乙酯 D.制备阿司匹林
(4)B装置中盛放的是,反应结束后从锥形瓶内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D中采用热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5)A部分仪器装配时,放好铁架台后,应先固定(填仪器名称),整套装置装配完毕后,应先进行再添加试剂。实验完毕,A中不再产生氯气时,可拆除装置。拆除时,最先的操作应当是。
(6)实验过程中,若缺少C装置,则发现产品浑浊不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实验完毕,当把剩余浓盐酸倒入E烧杯中与吸收了尾气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现有少量黄绿色刺激性气体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