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份有多种,乙酸苯甲酯
(                   ),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




 

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C的结构简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4)反应                  (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乙酸苯甲酯一种同分异构体:①含苯环结构 ②具有酯的结构:                               
(6)指出乙醇的两个重要用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高锰酸钾(KMnO4)和过氧化氢(H2O2)是两种典型的氧化剂。
Ⅰ、(1)H2O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臭碱(Na2S) B.小苏打(NaHCO3)
C.水玻璃(Na2SiO3) D.酒精(C2H5OH)

(3)高锰酸钾、双氧水、活性炭常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三者联合作用时必须有先后顺序。
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4+5e+8H→Mn2+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在处理饮用水时,活性炭应在高锰酸钾反应结束后投加。
(1)请将下列五种物质:KBr、Br2、I2、KI、K2SO4分别填入下列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KBrO3+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如果该化学方程式中I2和KBr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8和1,则:
①Br2的化学计量数是________;
②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③若转移10 mol e,则反应后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举世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器于2014年10月24日凌晨成功发射,为实现月球采样和首次地月往返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突破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核心关键技术。已知所用火箭推进剂为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火箭箭体一般采用钛合金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2H4、H2O2分子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
(2)钛的原子序数为22,其基态电子排布式示意图为
(3)1 mol N2H4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4)H2O2分子结构如图1,其中心原子杂化轨道为 ,估计它难溶于CS2,简要说明原因

(5)氮化硼其晶胞如图2所示,则处于晶胞顶点上的原子的配位数为 ,若立方氮化硼的密度为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两个最近N原子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煤化工中两个重要反应为①C(s)+H2O(g)H2(g)+CO(g) ΔH=+131.3 kJ·mol-1,②CO(g)+ H2O(g)CO2(g) + H2(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反应①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反应②的熵变△S >0
C.反应①中增加C固体的量能增大反应速率
D.在反应中②及时分离出产生的H2对正反应速率无影响

(2)若工业上要增加反应①的速率,最经济的措施为
(3)现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 min
CO
H2O
H2
CO2
I
650
4
2
1.6
1.6
5

900
2
1
0.5
0.5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I中,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H2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②CO(g)和H2O(g)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实验III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必须满足的关系是_____,与实验Ⅱ相比,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若在900℃时,实验II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此容器中再加入1 mol CO、0.5 mol H2O、0.2 mol CO2、0.5 mol H2,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
(4)CO、H2可用于甲醇和甲醚,其反应为(m、n均大于0):
反应①:CO(g)+2H2(g)CH3OH(g) ΔH= -mkJ·mol-1
反应②: 2CO(g)+4 H2(g)CH3OCH3(g) +H2O(g) ΔH=-nkJ·mol-1
反应③:2CH3OH(g)CH3OCH3(g)+ H2O(g) △H<0
则m与n的关系为

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采用合适的措施消除其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1)研究发现利用NH3可消除硝酸尾气中的NO污染。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3、3﹕1、4﹕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NH3消除NO的反应原理 (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②曲线b 对应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③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 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 mg/(m3·s)。
(2)NO、NO2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若吸收的溶液中N的浓度为ag·L- 1,要使1m3该溶液中的完全转化为,至少需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 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SO2被少许NaOH溶液吸收生成能使pH试纸变红的NaHSO3溶液,工业上可电解NaHSO3得到重要化工产品Na2S2O4
①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②写出生成S2的电极反应式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酸性KMnO4、H2O2、Fe(NO33是重要的氧化剂.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3H2SO4+2 KMnO4+5H2O2=K2SO4+2MnSO4+5 O2↑+8 H2O,当有6 mol H2SO4参加反应的过程中,有 mol还原剂被氧化。
(2)在稀硫酸中,KMnO4能将H2C2O4氧化为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300mL 0.2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 mol。
(4)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