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乃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
省的意见》中强调: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普及;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内容。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这样做的依据。
近年来,《快乐女声》《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做越火,丰富
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
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设计几条合理化建议。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
精神永不泯灭。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1年9月,我国迎
来了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一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
班会,请你拟出发言提纲。
(3)请你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2012年元旦期间,宁波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元旦这天,市领导和市民近万
人一起参加健身长跑活动迎接新年;在庆安会馆,你还可以看到庄严热烈的妈祖祭祀仪、清
越悠扬的宁波走书、精致绝伦的工艺精品、妙趣横生的少儿陶艺作品展……;一首首悠扬悦
耳的民乐在逸夫剧院飘荡,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领衔,为甬城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新
年民族音乐会;一部以世界著名大桥建设为背景的大工业题材的五幕音乐剧《告诉海》正在
紧张排练,该剧由宁波市歌剧舞剧院有限公司倾情打造,于元旦期间在鄞州艺术中心首演四
场。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宁波市政府重视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文化活动,会对
宁波市民产生什么影响?
(2)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请你为宁波市歌剧舞剧院《告诉海》
创作组提些建议。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
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
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
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材料中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