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进年来,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2006年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同时也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材料二:某造纸企业年产值1个多亿,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但为了“节约”治污成本,治污措施不力,每年向下游河道排放大量污水,造成了下游水质严重污染,社会经济损失严重,并直接威胁下游人民群众健康。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该造纸厂的企业行为进行评价。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7分)
材料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毒赌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对此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广泛进行集体主义教育。(7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6%,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额增长4.2%,万元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只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2012年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在安卡拉开幕,中国文化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向土耳其人民介绍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成就,2013年将在中国举办土耳其文化年。中土两国加强人文交流,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作用。
(1)结合材料谈谈应怎样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二:2012年1月24日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举行成立四周年庆祝典礼,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自成立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把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多姿多彩的艺术传播给远离祖国的侨胞和当地的西班牙人,加深了中西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及促进了中西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更好地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2012年“国考”共计招录约18000人,堪称“史上最大规模”。其中,地市县区这类基层职位将招录13000人,占总计划的73%,其中三分之二的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从这一数字,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向下”的政策引导。“向下”政策的引导,体现了国考更加重基层,重实践的招录趋势。
材料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经济、调结构”仍将是未来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从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十七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直至十七届五中全会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作出了具体部署。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国考”重实践招录的合理性。
(2)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所蕴涵的哲
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