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的方法的?
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社会事业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患病就医率
2000元 6年 10% 5% 60%
(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例]课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哲学依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课题:
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1)请你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哲学依据。
情景二: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哲学道理?
情景三: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为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320个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雷勇等5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蒋敏等517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3)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
材料一啤酒行业是个高盈利行业,1979年我国全年的生产总量仅为52万吨,到了1995年就猛增到1546万吨,增加了28倍。
材料二啤酒行业是个有规模才有效益的行业。3万吨是个起码的盈利点,往往规模大,效益越好。因此很多啤酒企业干方百计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年产5万吨以上的啤酒企业不断增加。
材料三 70年代我国仅有数十家啤酒企业,到90年代初已发展到800多家,而到2008年则只剩下400多家。目前中小啤酒企业被兼并的趋势还在发展。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啤酒行业一系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常识中的一个什么原理?
(2)请你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上述的具体材料。
据调查,空调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拥有率为 43.95%,正是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的消费空间和相对高利率的刺激,许多企业争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近年来以每年 30%-40% 的增长率迅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尔、美的、格力等空调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开发静音空调、环保空调。有的企业盲目跟风,不仅没有核心技术,而且管理混乱,濒临破产。
联系材料说明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