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通过会谈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井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中美应该也完全可以超越差异和分歧,不断充实和丰富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共同为开创21世纪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中美应该也完全可以超越分歧,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农业领先于世界,今天,农民文化乐园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2015年初某校高三二班研究小组参加了某县宣传部门举办的研讨会,就农民文化乐园的问题进行探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贾思勰出生在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爱读书,特别是农业书籍。成年后的贾思勰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对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尤其是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励志撰写一部农业书籍。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批判性研究前人著作,创造性地探索遗传、变异的关系和人工杂交、定向培育原理,开发出许多农业新品种。晚年,贾思勰全身心梳理总结自己收获的知识经验,撰写了综合性的农业宏伟巨著《齐民要术》。
材料二:农民文化乐园:为何建?农民文化乐园是安徽省倾力打造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本载体和成功实践。建设文化乐园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通过乐园丰富多彩娱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农民在乐园中感受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改变精神面貌和睦邻里关系。
材料三:农民文化乐园:怎么建?在建设中要全面考虑问题,搞好试点工作,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生动样本、作出探路贡献;在特色上要结合试点村庄实际,提炼当地传统文化,打造“一园一品”;在形式上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打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内容上要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贾思勰能够撰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安徽省为什么要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3)假如你的家乡也准备建农民文化乐园,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为你家乡的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提几点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要从那些沉迷于酒香的领导干部开始,一个喜欢读书的干部,必然是有修养的干部,干部读书氛围浓厚了,才能深刻影响全民读书和书香社会的普及度。二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为人之父母、长辈要率先读书。家庭读书环境的好坏、氛围的浓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知识创新、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三要发挥好媒体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舆论氛围。四要增加图书馆读书的功能空间,让更多设施体现时尚元素,以期符合青年人审美心理,营造浪漫的读书氛围。
材料二:2014年10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无根是因为缺乏信仰,无病呻吟是精神空虚形成,无魂是心态浮躁所致。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 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根据你所在的省份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
材料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文化措施 |
文化道理 |
①我国已经开始启动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长城等遗产数字化工作。 |
|
②天津市开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保护和传承以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③古代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推动中华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向深入。 |
|
④上海市在中小学幼儿园倡导“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古典诗文进入了各区县中小学的课堂。 |
材料二:20l4年7月12日,南非世界杯落下了帷幕,西班牙队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就捧起了大力神杯。西班牙的华丽足球让人们印象深刻,有媒体报道了西班牙夺冠的主要秘诀:秘诀一:“三线均衡,阵容齐整”。西班牙队的阵容平衡,后防、中场、前锋,人才济济、搭配合理,在比赛中能够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秘诀二:“强大的头脑和激情”。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球风也同样地“西班牙”、激情不仅使他们赢得了观众,也赢得比赛。秘诀三:“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西班牙队每天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让队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材料三: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市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因地制宜,严控城镇建设盲目扩张。统筹城乡发展,在各地各区的城镇化建设中,都要全面看待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不可简单粗暴,整齐划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结合材料二,从西班牙队获胜秘诀中,你分别获得哪些哲学感悟?
(3)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角度,分析这些工作要求中蕴含的哲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材料一: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多万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材料二: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喜人。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3)请结合实际,为你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两条宣传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需要创新。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
材料二: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虽然高考一直在向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发展,但高考制度改革也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如应试教育、人才选拔与公平公正等问题。对于高考的改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三一班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认为:教育弊端的消除在于对高考这一考试制度的改革,通过高考改革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乙同学认为,高考仅仅是教育中的一环,单纯一个好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这次改革也是徒劳的。
材料三: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课程)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先行,模式也开始逐渐踏上科学的探索之路,唯有理念及时转变,让教育的形式与内在同时符合教育规律,方能拨得旧有制度的“云开”见到改革成效的“日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这次高考改革的意义。
(2)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上述看法加以评析(可从甲乙两名同学的观点中任选一个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高考改革及教育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4)结合材料中专家的观点,请你为推进高考改革提两点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