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广东11)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 )
A.社会募捐 | B.个人捐款 | C.政府征税 | D.群众集资 |
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人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要求我们要()
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B.大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零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①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3年10月8日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央视播出引起关注。这一节目的走红,不仅证明了传统文化节目能吸引观众,而且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这体现了()
①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根本途径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习近平倡议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双方加强文化交流()
①只能通过商业贸易等文化传播途径进行
②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文化融为一体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应学会求同存异,即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法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