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材料一:2009年7月5日晚上,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此次事件中,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唆使暴徒暴力袭击无辜群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材料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一经传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果断决策,打响了一场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的战斗。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台上演员真情投入,场内场外踊跃捐款,募捐活动共募集到各类款项21.75亿元人民币,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
结合材料回答:
(1)对比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谈谈怎样才能促进民族团结?
材料一:
表一:2005—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变化趋势
05年 |
06年 |
07年 |
08年 |
09年 |
|
产量(万辆) |
570 |
728 |
888 |
934 |
1379 |
表二:2005—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变化趋势
05年 |
06年 |
07年 |
08年 |
09年 |
|
销量(万辆) |
592 |
711 |
879 |
938 |
1364 |
材料二:2009年,世界小轿车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而我国汽车销量却大幅增长,国内销量占据世界第一 。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例如,汽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汽车消费的成本大大增加,制约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1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这对我国汽车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堵塞,制约了人们购买汽车的愿望。
结合材料回答:
(1)表一和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破解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难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目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是今年立法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今年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
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论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
要求:
论述应当包括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的行为特征有:能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和(或)得出结语;能对每个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深入,即逻辑连贯而完整地论证;论点能紧扣论题;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术语。事实论证的行为特征指能够从多角度举例并论证,举例恰当。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一:200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对GDP的影响
年份 |
投资 |
消费 |
出口 |
|||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
|
2008年 |
41.3% |
4.2 |
37.9% |
3.4 |
20.8% |
2.4 |
2009年 |
92.3% |
8 |
52.5% |
4.6 |
-44.8% |
-3.9 |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两则材料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经济学依据。
(3)针对我国目前的出口状况,谈谈我国应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