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情况
我国城填 |
我国一线城市 |
北京、上海 |
伦敦 |
首尔 |
悉尼 |
纽约 |
12.04 |
25.75 |
133.7 |
6.9 |
7.7 |
8.5 |
7.9 |
注: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国际上认为合适的房价收入比为6~8。
材料二:许多百姓感到:10年来,收入翻两倍,房价却翻五倍;人靠衣装,装不起;食品价格与收入涨幅基本同步:便宜了汽车,贵了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国政府网4月3日消息:新一届政府要求2013年把稳增长(GDP7.5%)、控通胀(CPI3.5%)、防风险三者统筹考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其中物价是百姓幸福感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1)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控通胀,稳物价的措施?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布“一号文件”,要求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继续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亮点和重点。
材料二:我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耗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
2003年我国资源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比重 |
||||||||
石油 |
天然气 |
原油 |
德国 法国 |
日本 |
美国 |
钢铁 |
铁矿石 |
水泥 |
氧化铝 |
煤 |
8.3% |
4.1% |
7.4% |
7.7倍 |
11.5倍 |
4.3倍 |
27% |
30% |
40% |
25% |
31% |
材料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指标 年份 |
中部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 |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
1980 |
88% |
不断下降 |
1990 |
83% |
|
2003 |
75% |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结合材料一,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3)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亮出你的金点子。
(4)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一:许昌市某高中组织学生对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某小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再就业。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建议。(至少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
GDP (万亿元) |
人均收入(元) |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
|
2004 |
600 |
16.0 |
6179 |
5.62 |
2006 |
1149 |
20.9 |
7668 |
6.70 |
2008 |
1947 |
30.1 |
1027 |
6.31 |
2010 |
3442 |
39.8 |
14394 |
7.54 |
2011 |
4322 |
47.1 |
16241 |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