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DP这一概念发明之前,要对经济状况作出评价是困难的,它的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像其他任何指标一样,GDP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绿色GDP是在现有GDP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扣除,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由于能揭示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说明从GDP指标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哲学的哪些观点。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报告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请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和途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②中央领导同志在宗教团体领导人座谈会上指出:“正确处理好宗教问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在处理我们与宗教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
如何理解“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关系?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它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材料二:《决定》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依据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回答: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
(2)如何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材料二 近年来,保送生、自主招生正成为中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生源渠道,但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通过自主招生获得加分资格的更是如此。
材料三 2013年高考报名近期陆续开始,今年黑龙江省率先开放异地高考,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具有在黑龙江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该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可就地报考。自2014年起,广东省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及标准,其中,中学生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将不再作为加分项目。
(1)实现教育公平能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理。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