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必须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力度,实现共赢。
结合材料,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某课题小组开展了如下综合探究,请你参与。
篇章一“中国梦”之制度特色
(1)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填充相关内容,完成下图。

(2)材料二:学生小张受家庭影响信仰基督教,她想借班会的时间,想同学们宣传基督教,希望同学们能信仰基督教,念诵祈祷,并称这样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小张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

材料一:2014年4月17日,北京市就阶梯水价调整方案召开听证会。包括消费者、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在内共计25名听证代表参加本次听证会。北京市现行居民用水价格为2009年制定,价格标准为每立方米4元。而根据北京对供排水成本监审结果,北京市总的用水成本为每立方米6.38元,含税成本为每立方米6.59元。除了成本原因,其实更加现实的一个因素就是北京市严重的缺水情况。
材料二:某校高一(1)班的同学看了北京市发改委举行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的新闻后,也准备举办一次水价调整模拟听证会。
(1)请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政府就阶梯水价调整召开听证会的依据及其意义。
(2)假如你是模拟听证会的组织者之一,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听证会的活动方案。

今年以来,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起事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面临严峻形势。南海方向,暗流涌动,错综复杂;东海方向,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强词夺理,而且加紧扩张军备。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
2014年4月3日,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家海洋局不断加强对涉及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海域划界等维护海洋权益工作的政策、立法、规划的研究,坚定不移维护海洋权益。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有理由、也有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依据。

材料一:2014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就业、社保、住房保障、雾霾治理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等。
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活动所反映的政治学道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羊崇.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由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
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皮。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原因。(10分)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