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小渔村童话
一听说小渔村名叫“浮叶”,我就来劲了,乘登陆艇过大海,又坐吉普车,在新开拓的机耕道上颠了一个多小时,——我胃下垂了7厘米,连咳嗽都得小心翼翼,这次真是乐此不疲!
吉普车在村边停下。村边就是海边,向导一出车门,几个在海涂上筑蟹房兼抓跳跳鱼的汉子就深一步浅一步涉过来,“老兄老弟”地打招呼,露出一口口吃鱼吃虾钙质很丰的雪白牙齿。
有人稀奇地叫了一声“四目”,很地道的闽南话,被我不小心听见了。我条件反射地托托眼镜,觉得挺形象,便鹦鹉学舌:“四目!”他们也不尴不尬,笑着起哄:“我戴戴看。”他们把浸透盐水的粘满泥花的手,往古铜色胳膊上腿上擦了擦,那个叫我“四目”的捷足先登,接过眼镜戴了:“不行不行!头晕!”他的头像摇得像拨浪鼓。另一个说:“像在晕船。”其它人便放弃了。然后互相取乐:“不识字,出门戴草帽,回家戴夜壶!”他们那样爽朗,我也全忘了淑女模样,第一次在陌生人中间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问:“你也是闽南人?”
“南安水头。从前也是大海边。有一条闻名天下的五里石桥,后来围了海堤。现在堤上通公路了,堤内还种庄稼……”我想起了沧海桑田这个词,自顾自感感慨着。
被他们打断:“你比我们好!我们在这里住一二百年了。”嘿!一二百年?我不信。
“老伯公讲古:三个不知是同安南安还是惠安的结拜兄弟,搭人的船去走番。海上遭遇强台风,船漂到这里翻了,只剩下三兄弟从倒扣的船舱里钻出来。一看前面浮出一叶救命的陆地,所以叫浮叶……”
不知不觉走入村里。那个叫我“四目”的指着路边的石房子:“我的厝(cuò),坐一下?”我欣欣然:“好咧!”
先到古井边洗脚洗手。 一只花鼻小狗咬着一朱衣女子尺八裤腿闻声出来。叫我“四目”的笑眯眯地介绍:“我的婆娘。”
我听了为之一乐,这传统的美声叫法,城里早就没有了,这里倒还流行。我也跟着叫“婆娘”,她脸红了,脸上漾开的皱纹像一朵朵菊花。
我蘸一指井水放嘴里尝尝:“奇怪了,旁边就是大海,这水怎么倒不咸?”
“婆娘”说:“哪!打十口井有八口是咸的。这里的人家儿子上了16岁,做父母的就和他去找水源。打好了井,就在附近起厝……”
我唱喜歌般称道:“起大厝,娶媳妇。”
大家高兴起来,说:“托福托福!”可能是什么习俗,还都过来揪一下我的耳朵,让我又痛又快。
我看了表,提出要去看看海。叫我“四目”的说:“退潮了。明天起大早吧!今晚就在我家做客。”
“婆娘”一听,欢喜地过来握我的手时,问:“肯不肯?”
向导一点头,我立刻表示同意。
几个汉子商量要大吃大喝一顿。用火柴梗抓阄完,就分头回家拿海鲜去了。
天黑下来。我到处找不到电灯开关,一问,才知道小渔村祖祖辈辈都没有用过电。“婆娘”去点亮豆油灯。我看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单纯朗朗地照耀着,与这石庭、水井、羽毛草、披挂在篱上的带补丁的帆,相即相入;阶前的草蚱也唱得来劲,触动了我心灵的最深部位。可我没有时间细想,八仙桌已被抬上石厝埕(chénɡ)埕顶。九节虾、大仁蟹、海瓜子、牡蛎、章鱼、鲍鱼,都只有盐煮,原汁原味。喝着陈年腊酒,听讲黄花鱼汛的喜悦和沉船的伤心事……直到月凉如水,人才依依散去。
晚上“婆娘”陪我住。临睡之前,我换了一件真丝镂花睡袍。她眼睛亮亮地绕我转一圈,笑道:“像一床蚊帐。”我也打趣:“像一床渔网。”她忍不住笑弯了腰。
我要去闩房门,被“婆娘”叫住:“免关,没人会来吵你。”
“那——防贼呢!”
“婆娘”打开梳妆台:“没贼!金子都不会丢掉。没人会做贼!”
我勉强躺下,结结巴巴问:“那么做门干什么用?”
她奇奇怪怪的反问我:“没门,人怎么进厝?”我闷了好一会儿,告诉她:“我们城里人,家家户户都是铁门、纱门、木门,还怕不保险。”
“唉!”她同情地叹口气,“啪”地打了只花脚蚊子,翻个身睡过去了
作者写小渔村“浮叶”得名的原因有什么作用?(6分)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6分)
① 我看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单纯朗朗地照耀着,与这石庭、水井、羽毛草、披挂在篱上的带补丁的帆,相即相入;阶前的草蚱也唱得来劲,触动了我心灵的最深部位。
答:                                                                    
②“啪”地打了只花脚蚊子,翻个身睡过去了。
答:                                                                    
用四个词语概括“婆娘”的性格特点。(4分)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和“婆娘”的对话起了什么作用?(6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中国的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五,不少江河上已经建造了大型水坝。传统上,修建大坝的原因是变水为宝,不让水白白流掉。修建大坝的地方往往风景很美,而人民很穷。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怒江上将修建13座大型水坝;大渡河主流和支流加在一起,将修建大小水坝356座。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因为改变了河道的流态,导致坝址上游泥沙淤积。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可能破坏山坡的平衡而引起滑坡。水坝常常选择在峡谷区,它的谷坡一般说来是不稳定的。例如金沙江虎跳峡,两岸山顶高出江面2500—3000米,江面宽度30—60米,这对于筑坝是有利的一面,但崖高坡陡,容易发生滑坡,虎跳峡就曾因山坡崩坍而引起断流。如果坝址的岩层疏松易坍,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旦洪水袭来,还易酿成垮坝灾难。1975年,中国河南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不及防的特大暴雨中就曾出现严重垮坝事件。
修建大坝还会人为诱发地震。至今为止,全世界共有一百多座水库诱发过地震。川西、怒江、金沙江虎跳峡地区本就是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这些都是加剧诱发水库地震的高概率因素。
近年来中国的天灾人祸,特别是渭河连年不断的水灾,使得五十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终于在2003年10月开始承认:三门峡水患。针对2004年洪水并不是太大,泥石流、滑坡、地震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的状况,国家防总指挥部明确提出:给洪水以出路。这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河道的畅通,让洪水能够比较顺利地下泻,同时要保证可以调蓄洪水的湖泊、洼地,尽量避免因我们的经济发展去侵占它。这种思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是一致的。
对本文所说修建大坝的危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影响了河水的天然流向,使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改变水文特征。
B.建坝过程有可能会导致峡谷山坡崩坍,建成后也有可能使上游泥沙淤积,影响生态。
C.由于岩层土石疏松,大坝建成后可能移位,加剧岩石崩坍。
D.诱发地震,发洪水之时可能垮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修建大型水坝不是仅仅为了利用水流发电,还应从其他方面认识修建大坝的意义。
B.国际上防治洪水的观点和做法,就是要让洪水能够顺利下泻,并有地方调蓄。
C.大坝和水库诱发地震要以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为前提。
D.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率先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危害。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由于认识到大坝的危害,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修建大坝的部分工程或计划有可能会停止。
B.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教训,表明三峡工程要高度重视防止坝址上游泥沙淤积的问题。
C.建立大坝的地方,如果加强地震监测,及时作出预报,就有可能减轻灾害。
D.水利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原先地理条件,不能因经济发展而改造水流、湖泊和洼地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失语的石头
舒婷
(1)鼓浪屿最负盛名的是各种风格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未免有些自夸,至少十几国领事馆,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2)鸦片战争后,厦门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涌进鼓浪屿,除了领事馆,还有商行、公馆、别墅、教堂和学校,甚至有一个小小足球场。洋人记载:岛民穿人字拖鞋踢球,往往拖鞋先破门,球却飞了。因此得出中国足球不可惧的结论。姑且不论中国人是不是踢足球的料,起码这里的足球意识开发得比较早。岛上的中学生足球队十分骁勇,转战全省无敌手。现在的足球场,大铁门日夜紧锁,不准孩子们入内奔跑和操练。透过铁栅,可以看到茵茵绿地,像橱窗里摆设的绣花缎面,被自动洒水机精心熨烫着。据说正规的球场本来需要如此保养着。
(3)福建沿海历史上,多有漂洋过海谋生求发展的传统。出于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二三十年代,不少华侨回鼓浪屿投资兴业,筑巢而居。他们既想保留闽南古风,又吸纳侨居国的建筑风采和技术。直接从国外自带设计图纸,进口高级建筑材料和家具,经中国风水先生的严格测试,因地制宜,依山望海,竟建成了一千多栋私人楼房。
(4)有纯欧陆式别墅。牵藤攀藓的廊柱和拱门,虽斑驳残缺,犹见考究的百合浮雕和古希腊宏伟气势。风轻摇松动的百叶窗,似乎可以窥见当年的壁炉、枝形烛光、细瓷银刀叉,以及踮在留声机上如痴如醉的白缎舞鞋。
(5)有庭院深深的大夫第和四落大厝。铜门环凹凸剥蚀,击一声绵长再击一声悠远,声声清亮如磬。红砖铺砌的天井里,桂香一树,兰花数盆,月季两三朵。檐前滴水青石,长年累月,几被岁月滴穿。中堂的长轴山水,檀香案上的青瓷描金古瓶,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
(6)更有“穿西装戴斗笠”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主体是西洋式的,有地下隔潮层,卫生设施十分先进完备,但屋顶却是飞檐翘角,门楣装饰挂落、斗拱、垂桂花篮等,花园里既建喷水池,又造假山、八角亭等等。甚至有集清真寺、希腊神庙、罗马教堂和中国古典为一体的建筑,如“八卦楼”,即现在的厦门博物馆。
(7)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别墅的名字:杨家园、番婆楼、春草堂、观海别墅、西欧小筑、亦足山庄等等,听起来已出彩得很。名如其楼呀!在或富丽奢华或沧桑古朴的外貌下,掩藏着一部部真实的南洋华侨家族史,不知有多少“大宅门”锁锈路埋,讳莫如深,鲜有人知。
(8)它们成为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场景。扛摄影机的人进进出出,名演员不戴墨镜随便徒步上街,讨价还价买烤鱼片和桂圆肉,见惯不惊的小店老板一样放血,决不手软。
(9)有一本书我百看不厌,胜过任何畅销小说,它是《鼓浪屿建筑丛谈》,作者是龚洁。我曾经很热切地要去认本家,因为在厦门,只要姓龚,大致都会有些瓜葛。不料龚洁虽在厦门工作多年,却是江西移民,连闽南话也不会的。显然我是高攀不上了。
(10)我的朋友,博物馆馆长何丙仲送我两本精美画册:《鼓浪屿建筑概览》和《鼓浪屿建筑艺术》。何先生出身名门,热衷本地风俗人情,遂时常出入深宅大院,收集大量资料。他告诉我,春雨潇潇的一个黄昏里,他应约拜访巨富黄奕柱的女儿黄萱。八十九岁的黄老太太正襟危坐于幽暗大客厅,奋指叩击一架德国老钢琴。琴声逎劲激越,倾吐满腹沧海桑田,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
(11)每座幽深阴凉的老房子,既可以是一个家族盘根错节的宏大叙事,也可以缩写为攀缘在雕花窗台上,那几茎破碎的缠枝蔷薇。
(12)这个画面扯动了拴在家乡老藤上我的这颗跃跃欲试的蠢瓜,同时又惊退了笔力贫弱的我。虽然有几家出版社约我写老房子旧别墅的书,几本杂志约我同题专栏,但我不敢答应。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即使通过家族渊源去恳求,去友情出演,去纠缠磨蹭,也许老人们愿意接纳我引领我?但是深入一座巨宅的内部,就像翻搅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那种伤筋动骨的痛,他们何以承受?想到我若是投身进去,必将日日煎熬其中,感同身受不能自拔,就不寒而栗。
(13)遂悲伤失语。
15.鼓浪屿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是因为
(1)
(2)
16.鼓浪屿的建筑从风格上来看,主要有哪三种。
,②,③
17.第⑤段中“甚至洒扫庭院的布衣老人的肩头,似蒙着薄薄一层百年浮尘”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

18.第⑩段中“庭前茶树愈加落寞,竟泣红一地”一句的意思是:

19.综观全文,概述“石头”为什么会“失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整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问题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所占比例是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现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也认为在学校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1.手机的品牌、价格、档次及考虑因素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备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TCL、波导,购买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 000~3 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 000元和低于2 000元的共占20.30%,1 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几乎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选购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2.资金来源
购买手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向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3.购机目的及交往对象
中学生购买手机,93人中有36人是为了通信需要,占总人数的38.70%,有6.45%的人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23人是因为看中了手机的功能,而另有21人购买手机是没有原因的,想购买就购买了,有7人选择其他,约占7.53%。中学生购买手机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交流的约占64.1%,而用于跟父母交往的很少。
4.手机的使用情况
(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内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里,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
(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引起社会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在校学生生活圈较为固定,使用手机的必要性不大。其二是容易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还会影响学习。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因而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等方面,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
手机作弊、上课时手机铃声影响课堂秩序、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害,这些都是使用手机的不利影响。手机还会带来攀比风,而且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接听电话,还会影响老师上课,也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中学生最好还是正确对待手机,正确地使用我们的通信工具,做到不为手机着迷,而不是手机控制我们的思想。
结合文本材料,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学生手机消费的状况。
请根据文本内容,总结一下中学生手机消费群的特点。(答出四点即可)
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9月11日:为了忘却的纪念
吴鑫
①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一名发言人9月5日称,“9·11”事件后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废墟上升起的第一面美国国旗竟然不翼而飞。
②去年9月11日发生恐怖袭击当天,三名纽约消防员麦克威廉斯、约翰逊和埃森格林从停在附近的库佩拉奇斯夫妇的游艇上取走了一面美国国旗,并在世贸中心废墟上升起。这次颇有历史意义的升旗仪式被抓拍下来,成为纽约消防员救助恐怖事件遇难者的标志图片。随后,这面国旗于去年10月随“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开赴阿富汗反恐战争前线,直到今年3月被送回到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的办公室。据悉,布隆伯格已经下令有关人员对此进行调查。③这似乎是“9·11”周年纪念活动中的不协调音。进入9月以来,伴随着媒体的大篇幅报道,纪念活动开始升温,世贸中心的残骸几乎走遍了美国每一个州的展览中心,唤起人们对一年前悲情时刻的记忆。
④9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将9月11日定名为“爱国者日”,号召全美国永远铭记在“9·11”中牺牲的人们,向他们的英雄事迹致敬。
⑤9月5日,介绍纽约警察在“9·11”中英勇表现的展览在纽约警察博物馆开幕,其中有23名殉职的纽约警员的相片和遗物,以及从世贸中心废墟中寻获的摩托车残骸、警察巡逻车的后车箱和被损坏的警报器。
⑥9月6日,美国国会在距离世贸中心不远的联邦礼堂举行会议。这里是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200多年前宣誓就职的地方,1789年美国国会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美国国会经过200多年,首次回到它的“发源地”开会。会议50分钟主要是演讲、颂诗以及音乐。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格普哈特表示:“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同我们的悲伤基本相称。美国正在从事一项使命,不是为了报复,也不仅仅是为了打败恐怖主义,而是再一次显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自由终将战胜狂热。”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表示,历史将记录下恐怖分子的失败,他说:“美国的实力不是钢铁或水泥,而是我们对宪法和人权法案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信仰。”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说:“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国家就陷入了战争。我们的自由是用很高的代价获得的,我们不准备让它流逝。”会后,议员们参观了“零地带”。那里,摆放着大量的鲜花,以纪念在“9·11”中丧生的2 819人。
⑦9月7日,纽约的孩子们在中央公园参加一个呼唤“和平”的活动。9月8日,纽约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会举行一个大弥撒,分别代表美国51个州的51架小飞机当天上午飞越纽约原世贸中心上空,以示悼念。
⑧9月10日晚,纽约的多个地方都会举行烛光守夜活动,还有纪念步行活动,与第二天纽约隆重的纪念仪式相连接。
⑨更重要的活动当然在9月11日。这一天,布什及夫人劳拉早晨将首先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非公开的宗教仪式。在美国东部时间8点46分,即一年前第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时刻,白宫将举行默哀仪式。然后,布什将前往五角大楼参加纪念仪式,然后赴宾夕法尼亚93号航班坠毁的地点献花圈。据推测,这架航班当时正欲前往袭击华盛顿的另一目标。下午4点30分,布什将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安放花圈。当晚9点零1分,布什将从纽约向全国发表讲话。
本文主要记叙“9·11”周年纪念活动,①②自然段先写国旗丢失的事件,有何作用?
第⑥自然段中为什么引用了很多人物的言论,请简要分析。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罗列了六件“将”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件,为什么要这样写?
新闻是客观冷静地让事实说话,但文中依然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好吗?请谈谈自己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①如果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②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③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④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只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⑤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⑥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①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做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⑦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其他动物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减)
注阈(yù):界限或范围。
生物学界为什么认为“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的观点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昆虫的哪些行为现象让我们“不安”?
本文作为科普作品,幽默、风趣、有人情味是它的语言风格之一,请举例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及其好处。
文章结尾说,虽然人类最具社会性,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本文介绍的昆虫生活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