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定于2008年9月27日-29日于济南会场,9月26日-28日于济宁会场,举办2008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从文化的实质角度思考最近几年山东省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博览、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会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15分)
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访问时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广泛,双方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在同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欧既在同一条船上,又在同一座桥上”这一论断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15分)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4分)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6分)